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 政务
政策解读

2024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发布时间:2025-01-06 14:22:22 来源: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字号:
分享到:

  2024年,惠州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市十件民生实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截至2024年12月底,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已全部完成。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一、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解决就学难题

  (一)进一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010个。截至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88%(不含政府购买公办学位),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3.3%,基本建成全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0085个;各县(区)持续加大力度盘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已盘整学位12200个。通过以上措施共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2285个,保障更多学生入读公办学校。

  (三)进一步增加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供给。通过新建惠州市第八中学高中部,完成惠东中学和大亚湾第一中学(高中部)扩建工程,新增普通高中公办优质学位5700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效缓解公办高中入读难题。

  二、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全面开展食品抽检。全市完成食品抽检共41705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958批次,不合格发现率2.3%,对不合格食品落实核查处置全覆盖。其中,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抽检30443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84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2.79%;农业农村部门完成食品抽检11262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0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0.97%。通过食品抽检精准排查消除食品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全面开展农产品快检。全市完成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共513826批次,其中合格产品508926批次,合格率为99.05%,筛查发现问题食用农产品4900批次,处理问题食用农产品4584.46公斤。快检覆盖农贸市场270个,市场快检覆盖率为100%。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理,有效遏制和震慑食品违法行为,不断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和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让群众“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三、开展道路交通整治,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顺畅

  (一)实施10处交通“堵点”治理。完成旭日一路市场路段、马安东江新城片区三环东路辅路、南坛小学鼎峰分校、金山大道与四环南路交叉口、港惠新天地周边道路、惠阳淡水街道人民路(龙海一路至白云三路)路段、惠东县环城北路与平梁路路口、博罗县罗浮大道与G324线交叉口、三环南路与麦地南路交叉口、小金河大道与丰奎路交叉口等10处交通拥堵较为突出的“堵点”综合治理工作。经过治理,各“堵点”周边交通组织更科学合理,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道路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交通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二)实施10处交通“黑点”治理。完成惠州大桥南引桥、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惠泽大道(仲恺东江科技园段)、博罗县金杨路与G220线交叉口、国道G220线龙门县上东村至板岭路段、仲恺区省道120(广和沿江路)、演达大道(惠州学院)掉头口、金泉路、古塘坳大道、惠州大道大树岭路口等10处道路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黑点”综合治理工作。经过治理,各交通隐患点的交通安全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四、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兜牢兜实底线民生

  (一)扎实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今年,我市将适老化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等。一年来,全市投入财政资金1071.2万元,通过慈善力量筹措35.8万元,完成208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前一年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确认的改造任务,切实提高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持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914元/人·月提高到932元/人·月,其中城镇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698元/人·月,农村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528元/人·月。截至12月底,全市认定低保对象48710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约3.98亿元。

  (三)持续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从1463元/人·月提高到1492元/人·月,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维持1620元/人·月,不低于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截至12月底,全市认定特困人员8807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约1.54亿元。

  (四)持续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全市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从2017元/人·月提高到2295元/人·月。截至12月底,全市孤儿32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49人,全年累计发放孤儿养育金908.71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金3291.14万元。

  (五)持续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195元/人·月提高到202元/人·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261元/人·月提高到270元/人·月,高于省定标准。截至12月底,全市在册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820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7732人,全年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135.0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约1.57亿元。

  五、免费实施产前和肺结核筛查,加强特定群体疾病防控

  (一)免费提供适龄妇女“三项”产前筛查。一年来,为全市适龄妇女提供唐氏综合征筛查38562人,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筛查45080人,地中海贫血筛查62581人,为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的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经产前诊断确诊严重出生缺陷胎儿的孕妇均得到干预,有效筑牢优生优育防线,助力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二)免费开展高中阶段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今年下半年,为全市47825名高中阶段入学新生开展肺结核筛查。落实学校结核病患者发现及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月通报制度,疑似病例100%转诊到辖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确诊患者100%纳入治疗管理,做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及随访观察工作。同步加强学校师生结核病防治宣传,有力保障校园师生身体健康。

  六、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农村通行条件

  (一)加快新改建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市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1.7公里,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形成通村畅乡、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有效解决农村出行难题。完成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21座,及时消除桥梁通行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二)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6公里,对临水临崖路段加设波形梁钢护栏,对交叉路口、急弯盲区、下坡路段及其他交安设施不完善路段增设交通标志、标线,为农村公路打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和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七、推进长者饭堂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就餐服务

  以老年人助餐需求为导向,全市通过充分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和适度新建相结合,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场所,建成20个长者饭堂(助餐点),实现长者饭堂(助餐点)镇街全覆盖。截至12月底,全市累计打造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合理的长者饭堂(助餐点)120个,全年提供服务约60万人次,有效帮助居家老年人解决就餐不便的问题。

  八、加大“就业驿站”建设,进一步解决就业难题

  今年以来,全市建成34个“就业驿站”并投入运营,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优质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信息发布、岗位推荐等基本就业服务,积极促进辖区劳动者充分就业。一年来,全市就业驿站走访企业11560家次,登记求职人员14945人,服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7536人次,服务就业困难人员14059人次,归集岗位22.31万个,发布岗位信息10.52万条,帮助7342人实现就业。

  九、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停车难题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建设停车泊位30264个,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题。其中,惠城区建成5座停车场,完成57条道路路内停车位改造和多处建筑退让红线公共空间、背街小巷便民泊位施划,合计新增停车泊位5039个;惠阳区建成3座停车场,完成多条道路路内停车位改造,合计新增停车泊位2441个;惠东县完成7个镇(街道)的道路路内停车位改造,合计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博罗县建成98座停车场,完成7个镇(街道)的道路路内停车位改造,合计新增停车泊位17673个;龙门县建成5座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660个;大亚湾开发区完成3个街道的道路路内停车位改造,合计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仲恺高新区建成1座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451个。

  十、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营造干净整洁生活环境

  对原属市市容环卫事务中心和惠城区政府分别负责的惠城中心区清扫保洁工作实行统筹管理,将惠城中心区11个街(镇)所辖区域内所有道路、公共设施、公厕、闲置空地等环卫作业项目及生活垃圾收运工作合并打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企业统一管理,全面构建惠城中心区“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环卫管理新体制,形成“全域覆盖、无缝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实现环卫各个作业环节和业务范围一体化运营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日监管 周考评 月评价”巡查和跟踪问效的环卫作业质量监督考评工作体系,实现市容保洁一体统管、同城同标,确保惠城中心区全域保洁情况良好,垃圾收运规范有序。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