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惠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市经济稳中提升,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1400.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23.67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615.50亿元,同比增长1.4%。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114.79亿元,同比增长4.2%。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蔬菜及食用菌、园林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2%、7.4%;茶叶产量增长11.1%;猪肉、禽肉、禽蛋产量分别下降7.3%、5.7%、0.6%;生猪存栏增长5.1%,家禽存栏下降2.9%。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5.9%;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13.1%,其中石化产业增长15.7%、能源产业增长7.2%、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1.0%;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17.7%。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2.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0%。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8%。分行业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3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2.5%,教育业投资增长7.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3.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5.4%,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4.4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增速回升。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04亿元,增长4.0%,比1-2月上升2.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3%。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长3.9%,餐饮收入增长4.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9.4%、6.3%;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112.3%、52.0%、44.6%;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30.5%。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943.76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1-2月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总额506.01亿元,增长4.2%;进口总额437.75亿元,增长13.8%。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30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1-2月上升0.9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325.68亿元,下降1.2%;其中国内税收261.12亿元,增长0.4%。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010.00亿元,下降1.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190.53亿元,增长0.9%。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6%。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4%。从八大类构成看,食品烟酒类下降0.1%,衣着类上涨6.4%,居住类下降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3%,交通通信类下降2.1%,教育文化娱乐类下降2.1%,医疗保健类下降0.5%,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7元,同比增长4.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1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2元,同比增长6.2%。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口径已含R&D支出。
(3)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指标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价格指数、居民收入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惠州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广东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