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实验室是推进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记者钟畅新 摄
东江实验室建设步入新阶段,增设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2024年9月正式揭牌,将建设成为惠港两地深化科研合作、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德赛西威推出国内首次搭载Thor芯片的行业最高算力域控制器IPU14,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取得新突破……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回望2024年,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趋势下,我市“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进一步健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科技创新氛围活跃,创新成果突出,为惠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科技力量。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快马加鞭,推动产业升级
在2024年11月中旬举行的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碳中和分论坛暨惠州能源材料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透露,惠州正大力推动石化及新材料产业研发中试基地建设,并计划将其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这个平台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水准来建设,要突破传统的科研院校到中试到企业的单线接力研发转化模式,构建起立体协同攻关的转化新范式,真正打造成大湾区关键技术攻坚基地、成果集成转化基地、创新人才汇聚基地。”张锁江说。
科技创新平台能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2024年,惠州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多个重大创新平台:
东江实验室建设步入新阶段,增设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新型储能专项资金,将引进和整合相关大学大院大所储能创新资源,联合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2024年9月正式揭牌,下设新材料与新能源研究中心、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催化研究中心、绿色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空间计算与影像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将引入专业团队,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
一个个重大创新平台的建成,将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为促进创新平台健康发展与建设,惠州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4年,惠州新修订《惠州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惠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新认定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次启动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已认定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5家。
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之花”只有转化成“产业之果”,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2024年,惠州聚力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构建高效完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
2024年3月,《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印发,围绕促进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健全成果转化制度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支持措施。其中对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的项目,按照技术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
过去一年,惠州组建了5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依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启动建设全市科技成果库,积极对接并整合知名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企业、园区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搭建起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的导向和催化作用,确保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向符合市场需求,促进科技及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迭代速度快的长周期活动,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一整套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支持。2024年,我市进一步强化了科技金融支撑。
2024年7月,市科技局发出《惠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组建规模2亿元的惠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概念验证项目、中试研发项目、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24年11月,惠州市科技金融联盟成立大会举行,来自深圳、广州、惠州等大湾区内具有科技金融产品或科技金融服务经验的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基金、投资银行、证券、担保、律师、会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等38家泛科技金融知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惠州市科技金融联盟。市科技金融联盟强化对优质早期科创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已初步建立起惠州市科技投资种子库和联盟导师库,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同时,支持仲恺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投融资”试点,推动12家银行、1251家科技企业入驻积分平台,已有702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专项贷款或授信436.15亿元。
强支持促交流,培育创新创业沃土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能为创新创业提供肥沃的土壤,促使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过去一年,惠州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沃土。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聚科技人才(团队),2024年,我市对2022年发布的《惠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团队)的实施办法》进行了调整优化。其中,对战略科学家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立项,并且根据团队的创新影响力、投入程度以及预期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给予不超过1亿元的综合性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市研发人员总量达8.6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197人年,排名珠三角第4。
为构筑人才交流平台,我市成功举办2024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碳中和分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及多位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论坛,围绕“低碳科技革命促进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发布多项低碳科技成果并举行科技合作签约。
与此同时,惠州持续办好惠州西湖科学讲坛,邀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徐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深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兼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等一大批科学界大咖作客惠州开展专题报告,在集聚专家智慧赋能惠州发展的同时,持续提升惠州各界人士科学素养,营造浓厚的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记者林丽娟 冯丽均 通讯员惠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