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等决策部署,惠州以“四个聚焦”为核心,全力破解项目用地难题,跑出项目用地保障“加速度”,为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支撑。
聚焦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定方向
以今年3月发布的《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统领,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严格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为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筑牢空间底线,着力构建“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拓展沿江向海发展空间。
规划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要求,科学划示304.6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优先布局工业用地以及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保障实体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用地需求;集中各县(区)资源,支撑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及新增工业项目优先向工业园区集聚;依据“三区三线”成果,有序推进重点产业园区边界优化调整,促进空间高效集约利用,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规划支撑。
聚焦重点项目,靠前服务提速度
成立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专班,主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台账,实行全流程跟踪管理,系统梳理项目在用地规划、预审、报批、征地、供地和项目报建等自然资源要素环节可能存在的卡点、难点,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
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针对重点项目难点堵点问题,集中研究解决方案与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形成工作闭环,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审批高效推进,实现项目早批复、早供地、早动工、早投产。截至5月,我市年内获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共5个,批准用地总面积约2200亩,有效保障了省道S254线永汉至麻榨莲塘段改建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需求。
聚焦项目落地,精准配置保需求
加大“双处置”工作力度。提前谋划,组织对全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建立全链条监管台账和一地一策机制,加快批而未供土地供应,综合动工、置换、收回等方式处置闲置土地,有效盘活存量土地。截至5月30日,我市年内批而未供土地已完成处置面积4891亩,闲置土地已完成处置597亩。
打好“争、挣、奖”组合拳,积极“争”取省级专项指标,用好用足市级指标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探索实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经济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全力“挣”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2024年以来,我市挣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1万亩,并两次获得国家及省用地指标奖励共计1332亩,保障了我市各类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见效。
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拓空间
以“零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为目标,大力实施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等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成功打造出一批“万亩方”“千亩方”“百亩方”集中连片耕地,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的同时,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释放发展空间。
积极推进农村零散、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的整理盘活工作,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有序推动低效用地收回再开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2025年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子项目已开工160个,已完成农用地整理6063亩,新增耕地1189亩,建设用地整理306亩,腾退建设用地35.23亩。